广西日报百色头条 来了品茶回时买茶——凌云县持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
发布时间:2025-09-03 02:54:51

  《广西日报》9月1日刊发《来了品茶,回时买茶——凌云县持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》报道。

  8月26日,凌云县上谋村千亩茶园绿意正浓。茶农韦志艳穿梭在茶垄间,耐心指导游客采茶要领:“摘一芽一叶,用巧劲,才能保住鲜叶的品相。”欢声笑语间,片片嫩叶落入竹篓,清幽茶香四溢开来,远山近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

  近年来,凌云县紧扣“3个211”产业融合发展思路,坚持党建引领,扎实推进科技兴茶、品牌强茶、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,通过支部引领、市场引导、能人带动,积极探索“党建+产业”发展新模式。依托茶叶示范园区建设、多元销售渠道拓展和茶旅融合场景打造,全县茶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步伐持续加快。目前,全县茶园面积达11.25万亩,年产干茶8326吨,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.16亿元,有效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。

  烫杯、置茶、注水——茶叶顷刻间在杯中舒展翻腾,清香随之弥漫满屋。8月26日下午,加尤镇茶农李华富为前来研学的亲子团沏上凌云白毫茶。

  “好茶得来不易,种植、管护、加工,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。”他感慨道,过去,村民种茶全靠老办法,产量低、品相差,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。如今,示范园建了起来,党员技术员直接到地头传授新技术,村民种茶越来越有底气。

  近年来,凌云县坚持以“党建引领、科技赋能、品牌驱动”为发展路径,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,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。通过推动党组织向产业链延伸,深化与各级茶叶研究机构合作,在企业和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,选派党建指导员,构建“党支部+科技特派团+企业+农户”四位一体服务机制,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。

  在党建引领下,凌云已成功创建自治区、市、县级茶叶示范园区8个,形成了多层次示范体系。全县累计完成低产茶园改造11.2万亩,建成有机茶园5万亩。党员技术骨干积极推广绿色防控、有机种植等关键技术,并通过打造党员示范茶园、大师工作室等实训基地,切实推动“做给茶农看、带着茶农干”落地见效。

  “我们还引入智慧茶园系统,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病虫害情况,有效保障了鲜叶品质和茶农收益。”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再腾介绍,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,凌云多家茶企引进数字化加工生产线,茶叶加工优质率提升至95%,科技正成为茶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。此外,凌云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建设有机茶园,实施保价收购,带动50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年收入超4.3万元。前不久,该县还引入AI技术,打造茶产业大数据模型,为种植、产销提供智能决策支持,推动茶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
  “品牌是茶叶的‘身份证’,我们党员就要带头打响凌云白毫这块金字招牌。”凌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清明表示。近年来,该县整合多部门及乡镇党员干部力量,组建红色助企服务队,深入茶企推动解决产品标准、包装设计等关键问题,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,持续提升凌云白毫茶品牌核心竞争力。

  在各类茶叶评鉴会和茶博会上,党员企业家主动推介,带动产业链企业联合参展,有效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认可度,带动干茶收购价稳步上涨,让茶农与企业共享品牌红利。

  通过党组织引领和资源协调,全县茶企创新活力显著增强。目前,60家茶企中已有59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(SC认证);八桂凌云等龙头企业成功开发出六大茶类20余种产品,形成了“地理标志+企业品牌”的立体矩阵,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。

  在线上渠道建设方面,凌云县打造“凌云有好货”官方平台,培育了一批本土直播团队和电商能手。其中,80后主播思诺快速成长为平台带货达人,带动了凌云白毫茶线小时鲜茶达全国”物流体系,凌云茶叶迅速走向全国市场。

  “线上渠道不仅拓展了销路,更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窗口。”凌云县商务局副局长钟凌表示。目前,该县还积极探索跨界融合,发展茶酒、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,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。

  近年来,依托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茶山金字塔景区,凌云探索“党建+茶旅”融合模式,通过党组织引领,建成了集科研、生产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茶旅园区,构建起“采茶体验—非遗制茶—康养旅居”消费场景。

  “没想到在茶山上不仅能采茶、制茶,还能吃到地道的茶膳,这一趟来得太值了。”广东游客覃茗兴奋地说。如今,像她这样被茶旅体验吸引前来的游客不断增多。当地通过开展沉浸式制茶研学、茶山星空露营、茶文化讲堂等活动,持续丰富旅游业态,推动茶旅深度融合。

  “广西茶业大师”吴廷帅常向游客介绍凌云白毫茶的手工制作技艺,详细讲解采青、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烘焙5道核心流程,展示从鲜叶到成茶的转变,并带领游客体验从采茶到品饮的全过程。他认为,茶旅融合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新路径:“以茶山生态吸引人,借旅游体验带动茶叶销售,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并喜欢上凌云白毫茶。”

  茶旅融合的深化,既丰富了游客体验,也带动了群众增收。在浩坤湖畔,民宿老板罗宗群一边直播湖光山色、瑶乡风情,一边推销凌云白毫茶。这名曾经外出务工的瑶族青年,借助“党建+旅游”模式,将民宿经营与茶园体验相结合,今年收入超过15万元。“游客来了品茶,走了买茶,直播更让茶山成了聚宝盆。”他欣喜地说。

  这一发展模式成效显著。今年上半年,凌云县接待游客量324.91万人次,同比增长18.3%;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.36亿元,同比增长23.74%。其中,茶旅综合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%,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。

  “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,以‘城古、茶香、湖秀’三张名片为引领,让一片叶子真正带富一方百姓。”凌云县委书记吴风雷表示,该县将持续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,拓展“茶+N”业态,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。